《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更新时间:2024-06-27 14:10:23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中下湿寒,中上湿热。)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脾湿瘀热,故病发黄。腐秽,即脾家实物。)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檗皮汤主之。
(身黄发热,尿必不利,热瘀湿中故也。)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土败湿生,郁阻木气,木郁生热,热瘀之由。)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热因湿瘀,湿因热聚,热下尿通,湿乃出去。以上五章,论太阴脾脏湿郁木气,木郁生热证。)
本太阳证,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脾伤不运,木气遂结。太阴阴寒,无下证也。)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木邪由结而实,下结实之木邪,非下太阴土气。)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胃气弱,易动故也。
(太阴阳微无下证。芍药大黄,性寒败阳。)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当于寒湿中求之。
(湿寒黄为土气本病,湿热黄为木气瘀热。以上四章,论太阴脾脏热病之下证。下木气之结,非下太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