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凡三卷,共一百六十篇。主要依据<伤寒> 、 <金匮>明辨类证,对内、外、妇、儿、五官、杂证辨析,以示辨证论治之典范。
全书共八卷,分列一百五十四证,包括内、外、五官、妇人、小儿等各科疾病,每种疾病,均详述其病因、证治,以及个人独到的临证经验。
昆仑至高之位,以喻头也。修昆仑即按摩头面。此书主要论述揉、晒二法。揉者即以颊车部位为中心揉按头身防病治病之法。
《先哲医话》是一本关于日本汉医的书籍。作者为浅田宗伯(1815年— ),因号粟园,又称栗园浅田。
五十卷。包括《内经纂要》、《杂症大小合参》、《脉诀纂要》、《女科精要》、《外科精要》、《药按》、《痘疹全集》、《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八种。
本书旨在阐述医治医界弊病的医法,故题名为《医医医》。卷首为《序》及《自叙》。卷一,朝廷对于医者之医方;卷二,世界对于医者之医方;卷三,医者自医之医方。
作者指出有关寒、温、疫三病的治法,金、元诸家均有所偏,乃细心体味。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文字简要,说理清晰。
共有医论二十篇,从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疾病之本原及治本之法。内容包括脏腑气血营卫功能,证治大要,伤寒、内、妇、儿各种证治。
全书为三字一句的歌诀,主要根据《内经》等重要经典医籍所述,吸收各医家重要论述并结合个人体会附以小注写成。内容包括医学源流,内、妇、儿科常见病之证治,常用方剂,阴阳,脏腑,经络,运气及四诊等。
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的医书,全书8卷,分39篇,论述近40种内科病证,且旁及妇人杂病。该书详审脉证,深究病机,辨证选方颇具特色。
全书内容包括学医的方法、诊脉、辨证施治、用药及某些常用方剂的加减法,并简要分析多种内科杂病和一些妇产科病证的病因、病证和治疗方法,是一部学医的门径书。
分上、下两卷,刊于1700年,论述33种常见内科杂病的证治,综合历代著名医家的见解,融会其学术经验,结合陈岐个人临床心得,有论有方,切于临床实用。
此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用歌赋形式为正文,以注文补充阐述。内容有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病、外科病、各科用药及急救方等。
上卷着重在条析脏腑病机,而附以脏腑诸病的用药心法。中卷为《内经》主治备要和六气方治。下卷为用药备旨,论述药性的气味厚薄、寒热升降,以及四气五味、五脏苦欲等理论。
论述中风、伤风、中寒、暑病等56种病证(包括耳、鼻、齿病)的病因、证治、融会各家学说,介绍个人临床心得。书中自拟经验方颇多.并将一些病证的病因、治法编为歌诀。
首论脏腑易知、经络易知、四诊易知、运气易知。次论表、里、寒、热、虚、实诸证以及素盛、素衰。再论以上各证诸方。各论深入浅出,析理明白。论证以表、里、寒、热、虚、实、盛、衰为提纲,而以所属诸证分别归入以上八类之中。
全书基本涵盖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大部分内容。卷一为总论,阐述八纲辨证等内容;卷二辨析《伤寒论》六经证治;卷三至卷五为各科杂病证治。
本书以引经、绘图、论述相结合,并将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对脏腑辨证、十二经脉辨证及其治疗(用药、针灸等)阐发最详,意在“指归”。
第一部分为伤寒十六证类方,第二部分为伤寒证辨,第三部分为四诊要诀,第四部分为杂证要法,第五部分为本草类要,第六部分为伤寒证方歌括。
书前列“医学或问”50条,阐发前人“言不尽意之义“。其学以朱震亨为宗,而参以张机、孙思邈、李杲诸家之说,各选其方之精粹者,次于丹溪要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