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网 www.medtcm.com

医经溯洄集

·王履2.75万字

全书共有论文二十一篇,对《内经》、《难经》、《伤寒》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点,有不少独到的阐述和发挥。

医贯

·赵献可6.47万字

书中引易入医,阐发命门乃人身之太极,以易学的“先天”“后天”学说概括肾命与脾胃的关系等学术主张,是赵氏生平医易汇通的突出成就。

医述

·程杏轩63.12万字

全书为溯源二卷,伤寒二卷,杂证八卷,女科一卷,幼科一卷,痘疹一卷,方药一卷。

医门法律

·喻嘉言17.78万字

全书共分六卷,卷一阐述四诊、《内经》及仲景学说法律,卷二至卷六分中寒六、中风门、热湿暑三气门、伤燥门、疟证门、痢疾门、痰饮门、咳嗽门、关格门、消渴门、虚劳门、水肿门、黄瘅门及痈肺痿门论述,每门之下先论病因病机及证治,再出法律,最后附方。

医门补要

·赵濂4.35万字

上、中二卷为医法补要,论述内、外科等多种病证的证候、治法和方药。下卷为见症实录,记载治案196条。

华佗神方

·华佗9.46万字

全书共二十二卷,卷一为华佗论病理秘传,叙诊断之奥秘;卷二为华佗临症秘传,明治疗之心法;卷三为华佗神方秘传;卷四至卷十九,分述各科药方1100余方;卷二十为制炼诸药法;卷二十一为养性服饵法;卷二十二为附华佗注《仓公传》。

卫生宝鉴

·罗谦甫14.08万字

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朱端章1.76万字

本书广泛集引宋以前有关产科各家著述,阐发产科疾患之病因证治及其临产忌宜。全书内容丰富,选材广博,并保存了部分佚书的宝贵医学史料。所选方药大多切实可取,系宋以前产科临床治疗之辑要著作,对后世颇有影响。

卫生易简方

·胡荧12.94万字

书中分为诸风、诸寒、诸暑、诸湿等145类病证,共396方,主张方宜简易,多数方剂药仅一、二味且多为易得之品。

原机启微

·倪维德2.96万字

倪氏擅长眼科,有感于明代以前眼科专著极少,而医家与患者对眼科疾病又多不重视,因此搜集历代眼科著述,参以自己的临证经验,撰成《原机启微》。

原要论

·袁氏1.32万字

本书主论痘症(即麻疹)诊治及合并症。此书简要论述麻疹病源、疹脉、证治及各种兼证和出疹时禁忌等方面内容。书中附有备用诸方数种。

友渔斋医话

·黄凯钧7.37万字

本书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辨证治疗、辨药等多方面的心得,内容广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背对口治诀论

·谢应材7.08千字

中以口诀形式,记述发背、对口等病的证治经验,便于记忆。后附《谢氏世传外科秘法》及《吴师机扬州存济堂药局膏方》各1卷。

古今医彻

·怀远6.00万字

古代中医著作,清·怀远撰,成书于1808年,共四卷,现存清刻本及抄本。本书详细讲解了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

古今医统大全

·徐春甫1.25百万字

全书共100卷,卷1介绍270多名医家传略。卷2~5为《内经要旨》、《翼医通考》、《内经脉侯》、《运气易览》等;卷6~7为经穴针灸;卷8~92为临床各科证治,卷93~98为经验秘方,本草性能、功用及制法,通用诸方等,卷99~100为养生余录。

古今医鉴

·龚信22.22万字

首列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项总论,作为临证的理论基础;其次分论各科诸门,每门列若干证,涉内、外、妇、儿及耳、鼻、口、牙、眼等杂科病证百余种。其中部分内容,以歌诀或韵文概括,便于诵读记忆。

古今名医汇粹

·罗美15.61万字

卷一医论集,以阐述医理为主;卷二脉要集;卷三-八病能集,以内科杂症为主,兼及妇科及五官科、外科。

叶选医衡

·叶天士5.29万字

本书选集历代医家论病、论脉、论治著作70余篇,大多简明。能反映出不同时代,不同医家的医学学术特点。

吴医汇讲

·唐大烈5.74万字

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内容生动,丰富多彩。浏览《吴医汇讲》,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吴医汇讲》的编辑体例。

吴鞠通医案

·吴鞠通10.35万字

本书共收载病案457例。卷1为温病、伤寒专篇,列病10种,载案 143例;卷2~3为杂病,列病35种,载案235例;卷4为妇、儿治验,列病12种,载案79例。所论温病包括有风温、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湿温、中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