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
《伤寒论》
竹叶二把 (6g) 石膏一斤 (50g) 半夏半升,洗 (9g) 麦门冬一升,去心 (20g) 人参二两 (6g) 甘草二两, 炙 (6g) 粳米半升 (10g)
开窍剂
《苏沈良方》
犀角一两 (水牛角浓缩粉代,65g) 朱砂 雄黄 生玳瑁 琥珀各一两 (各30g) 牛黄 麝香 冰片各一分 (各0.3g) 安息香一两半 (45g),酒浸,重汤煮令化,滤去滓,约取一两净 (原用金银箔各五十片,现不用)
理血剂
《医林改错》
桃仁四钱 (12g) 红花三钱 (9g) 当归三钱 (9g) 生地黄三钱 (9g) 川芎一钱半 (4.5g) 赤芍二钱 (6g) 牛膝三钱 (9g) 桔梗一钱半 (4.5g) 柴胡一钱 (3g) 枳壳二钱 (6g) 甘草二钱 (6g)
温里剂
《伤寒论》
吴茱萸一升,洗 (9g) 人参三两 (9g) 生姜六两,切 (18g) 大枣十二枚,擘 (4枚)
补益剂
《傅青主女科》
白术一两 (30g) 土炒 山药一两 (30g) 炒 人参二钱 (6g) 白芍五钱 (15g) 酒炒 车前子三钱 (9g) 酒炒 苍术二钱 (9g) 制 甘草一钱 (3g) 陈皮五分 (2g) 黑芥穗五分 (2g) 柴胡六分 (2g)
治燥剂
《温病条辨》
苏叶 (9g) 半夏 (9g) 茯苓 (9g) 前胡 (9g) 苦桔梗 (6g) 枳壳 (6g) 甘草 (3g) 生姜 (3片) 大枣 (3枚) 杏仁 (9g) 橘皮 (6g) (原书未着用量)
固涩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黄芪 (30g) 麻黄根 (9g) 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 (30g)
清热剂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一两 (30g) 当归半两 (15g) 黄连半两 (15g)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 (各6g) 大黄三钱 (9g) 黄芩半两 (15g) 官桂二钱半 (5g)
祛痰剂
《医学心悟》
贝母一钱五分 (5g) 瓜蒌一钱 (3g) 茯苓 橘红 花粉 桔梗各八分 (各2.5g)
祛湿剂
《金匮要略》
防已一两 (12g) 黄芪一两一分 (15g) 甘草半两 (6g),炒 白术七钱半 (9g)
固涩剂
《医学衷中参西录》
白术一两 (30g),炒 生黄芪六钱 (18g) 龙骨八钱 (24g),煅,捣细 牡蛎八钱 (24g),煅,捣细 山茱萸八钱 (24g) 生白芍四钱 (12g) 海螵蛸四钱 (12g) 茜草三钱 (9g) 棕边炭二钱 (6g) 五倍子五分 (1.5g),轧细,药汁送服
固涩剂
《丹溪心法》
黄芩炒 白芍炒 龟板炙,各一两 (各30g) 黄柏炒,三钱 (9g) 椿树根皮七钱半 (22.5g) 香附二钱半 (7.5g)
理气剂
《摄生众妙方》
白果去壳,砸碎炒黄,二十一枚 (9g) 麻黄三钱 (9g) 苏子二钱 (6g) 甘草一钱 (3g) 款冬花三钱 (9g) 杏仁去皮、尖,一钱五分 (4.5g) 桑白皮蜜炙,三钱 (9g) 黄芩微炒,一钱五分 (4.5g) 法制半夏如无,用甘草汤泡七次,去脐用,三钱 (9g)
祛痰剂
《医学心悟》
明天麻一两 (30g) 僵蚕,五钱 (15g) 川贝母一两 (30g) 全蝎五钱 (15g) 半夏一两 (30g) 茯苓 茯神各一两 (30g) 陈皮七钱 (20g) 远志七钱 (20g) 石菖蒲五钱 (15g) 胆南星五钱 (15g) 丹参二两 (60g) 麦冬二两 (60g) 琥珀,五钱 (15g) 辰砂三钱 (9g)
固涩剂
《傅青主女科》
山药炒,一两 (30g) 芡实炒,一两 (30g) 黄柏盐水炒,二钱 (6g) 车前子酒炒 (3g) 白果十枚 (12g),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