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网 www.medtcm.com

海药本草

·李珣9.24千字

书中从50余种文献中引述有关海药(海外及南方药)资料,记述药物形态、真伪优劣、性味主治、附方服法、制药方法、禁忌畏恶等。

滇南本草

·兰茂5.74万字

中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这本有着中医药精华汇编性质的医学,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

玉楸药解

·黄元御2.23万字

录收张仲景医书未载之药282种。以草、木、金石、果谷菜、禽兽、鳞介虫鱼、人、杂类八部分述。各药分列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间附炮制方法等。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李东垣2.72万字

该书收集金元及明代各名家验方。是一本古代药学著作,流传较广,为中医名家喜爱。该书分卷一《药性赋》,卷二为《诸品药性主治指掌》,卷三、四亦为《药性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徐大椿1.82万字

全书共六卷,按草、木、果、菜等十六部,载药七十余种。每种药除记述性味、归经、功用外,尚对其他的药用部分及相类药物加以论述。同时每药多记述禁忌、炮制、产地或异名,同类药尚有功能、性味的鉴别等。

肘后备急方

东晋·葛洪8.06万字

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

苏沈良方

北宋·沈括及苏轼撰4.25万字

原书十五卷,现通行本有十卷本和八卷本,差异较大。本书除记载临床各科的部分单验方,或后附医案外,还论述了医理、本草、灸法、养生、炼丹等内容。

药征

·吉益为则2.65万字

本书是吉益氏毕生研究《伤寒论》用药规律的一部著作。收药53种。每药先标明效用,后设考证、互考、辨误、品考四项。

药征续编

·村井椿2.48万字

治旧 ,起废疾,名声振四海。顷者集《药征》不载之药品,稽古征今,审其功能,作《药征续编》,大年之精斯道也。

药性切用

·徐大椿2.52万字

全书收药七百二十六种,分草、木、果、菜、谷、金石、水、火、土、禽、兽、虫、鱼、鳞、介、人十六部。每药依次阐述异名、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炮制、禁忌等.

药笼小品

·黄凯钧1.38万字

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

药鉴

·杜文燮3.33万字

卷一相当于总论,卷二载药一百三十七种,采用歌诀形式,阐述药物气味、阴阳、升降、归经、炮制、功能、配伍及临床应用,侧重于药物的效能与应用阐发。

证治准绳类方

·王肯堂31.43万字

全书共八卷,选集了2000余首方剂,分为卒中暴厥、中风、中寒等30大类进行汇编。这部作品不仅辑录了广泛的方剂,而且每个病证下面先列著名常用方,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病证常列名家方论,示人以用药法度。

证类本草

·唐慎微62.35万字

前两卷为序例,卷一增“雷公炮炙论序”,卷二诸病通用药部分增补若干药名与病名;后二十九卷载药一千七百四十八种,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部,以及有名未用、《本经》和《图经》外药等。

退思集类方歌注

·王泰林5.02万字

本书分为麻黄汤类、桂枝汤类、承气汤类等二十四类。每类又分为方、歌、注三个部分,共载方二百五十九首,以收载《伤寒》、《金匮》方为主。

长沙药解

·黄元御7.00万字

全书共四卷,刊于1753年。作者选出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中的244个医方所用药物160种加以阐解。以药名为纲,结合原书中的方药证治,论述各药药性、功用、主治及用法。

雷公炮制药性解

·李士材5.01万字

原书共分六卷,收载了335种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使反畏恶、使用宜忌、真伪辨别及炮制方法等内容。

雷公炮炙论

南北朝·刘宋、雷学1.95万字

三卷,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

食疗本草

·孟显2.63万字

所载药物按类编排,药名下注药性(温、平、寒、冷),不注药味;次载功效、禁忌及单方等,其间或夹有药物形态、修治、产地等论述。

食鉴本草

·费伯雄9.19千字

本书首论各种食物的功用。主治、宜忌;其次按风、寒、暑、湿、燥、气、血、痰、虚、实十种病因分别论述各种治疗方法所须的若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