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至简的天人合一全息图,趣味解读
首先给出一张图,大家会看到什么信息呢? 一个圆形? 二十四节气,十二月? 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十二地支? 八卦,十二辟卦?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只要认识汉字,有点传统文化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些内容。 但是,如果打通上面的所有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就有一定的功力了。 想必是经过若干年的国学沉淀,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张图,其实不简单。 所以,我们把上面的这个图,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全息图”。 把

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少阳配相火,阳明配燥金,太阳配寒水,厥阴配风木,少阴配君火,太阴配湿土,必然都是很熟悉了, 但是很多人心里,会想为什么会这样配对?原理机制是什么? 我们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找到这样的论述,如下: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

关于中医和诊费略谈
新认识的一位中医博士对我说:“这两年中医诊费上涨太快了,有些年纪轻轻的中医,诊费动不动就是三四百!太离谱了,我还是觉得中医的诊费要低,医德很重要。” 我问:“您应该是做研究,不做中医临床吧。” 他说:“是的。” 我笑笑,没说什么。 中医是灵活的,中医的诊费,自古至今也都是灵活处理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拿诊费的高低来说事儿,更不能拿诊费的高低来衡量医德。 那么,不妨说说这方面的一些旧闻: 解放前,中

闲聊:中医人看诊收费的问题
前一阵子,看到唐老师写的关于中医诊费的事情,颇有感觉,有些观点挺是赞同(不同看法的略去),现在转转,并来谈谈一点小小想法。以下是文章的原话(摘选): 诊费低,药费虚高 现在很多医院都是这样,一个主任医师,挂号费14元,真这么不值钱么? 没有,还有各项检查费用,各种药费去弥补诊费的亏空。 地方上的很多中医诊所也是如此,病人总以为医生的处方只不过是一张纸,几分钱的成本,五块钱的诊费都太高,那就索性不收

经方与时方的区别
中医方脉学有两个分支,一是经方派,一是时方派。两者对于中药的理解和运用,各不相同。也许有人觉得一个中药上的差异没必要小题大做,然而方脉一道讲究理法方药,药为立法之根基。在这里哪怕是一点微小的差别,也是值得寻根溯源的。 班氏《艺文志》将上古方技分为四类:一曰医经,二曰经方,三曰房中,四曰神仙。国学常常牵一发而动全局,此四者皆是摄生立命之要术,然而各有偏重,或 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医经、经方之学,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