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中医人看诊收费的问题
前一阵子,看到唐老师写的关于中医诊费的事情,颇有感觉,有些观点挺是赞同(不同看法的略去),现在转转,并来谈谈一点小小想法。以下是文章的原话(摘选):
诊费低,药费虚高
现在很多医院都是这样,一个主任医师,挂号费14元,真这么不值钱么?
没有,还有各项检查费用,各种药费去弥补诊费的亏空。
地方上的很多中医诊所也是如此,病人总以为医生的处方只不过是一张纸,几分钱的成本,五块钱的诊费都太高,那就索性不收他们诊费了,全算在药里。
还有一些中医,没有药房,只开方不抓药。
这类中医现在非常少,解放前很多。
这类中医遇到不爱给诊费的病人怎么办呢?
凉拌。
也就是敬而远之。
医生主动不收诊费
还有的时候,是医生主动不收诊费。
我以前就遇到过这样的中医,我给他介绍一个病人,病得很重。
第一次去看的时候说:“是小唐介绍过来的,诊费就免了吧。”
第二次、第三次,都没给,第四次就约不上了。
我得知是因为一直没给诊费,再去说合,表示愿将以前的诊费双倍补齐,请他继续看,但是老先生拒绝了。
他说:“不是因为钱,而是这个人没有感恩之心,把你我的热心和恩惠看做理所当然了。所以,他另请高明,可能更妥一些。”
哎,老先生的脾气就这样,令人摸不透,但仔细想想也是合情合理的。
医生是要靠自己的学识和劳动挣生活费的。
一张处方,看上去只是一张纸、几个字。
但这张纸背后,买了多少书,拜了多少师,外加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苦功,多少大病当前的心惊胆战。
包括看你这个病时的绞尽脑汁,把这些摊进去,就不止几分钱了。
作为病人,我们反倒希望这张处方更值钱一些。
付诊费,是在表示对医生的尊重,也是促使他更好地开处方。
至于诊费,只不过有的收在明处,有的收在暗处。
相比较而言,病人还是希望明明白白花钱。
同一个病,人们更希望医生的水平值300元,开出的药值200元。
如果医生诊费收10元,却开出800块钱的药,那吃亏的还是病人。
以上是唐老师关于中医收费的文章节选,无独有偶,曾听另一位年轻的中医抱怨说了如下这段话:
作为一个中医,有时也很苦恼的。现在好多病人素质好差,有了他微信后,只要自己或家人生病时,不管三餐时间、作息时间,甚至有时凌晨两三点也发微信来问病。有时没有时间,未能及时回复,他们就一下十几二十条微信语音追问,每条60秒,有时早上起床,打开手机微信,光听完病人的信息,都得花半个多小时,有时甚至微信通话都打进来、不管你忙不忙。问病、要方子、要治疗办法,一定要给办法才罢休,似乎你给他们医治是理所当然。不给医就是你医德有问题,连江湖救急都不肯。但当你付出了劳动、并也提供了办法,或开方帮忙他们解决了问题了,他们过后不但不付诊费,连谢谢都没有一句。下次换别的家庭成员生病了,又来找,如法炮制。当厌烦这种做法,开始忽视时,或删掉他们微信时,他们又反过来道德绑架你了,说你不顾人死活,不懂人情世故,缺乏仁心仁术……并且到处发牢骚,到处骂你。
是呀,江湖救急也是人之常情,为他人减除疾病的痛苦,本来也是学医者的目的。但是不要把医者的好心当作可以随意利用,随意为我所用。一次两次不主动支付合理的费用,也就算了,如果多次如此,专业人士主动避让,就该心知肚明。而不应该道德绑架别人,自己都不尊重别人的劳动,何来别人必须为你免费服务?
向中医人求助、咨询、或提供方法、或开方、或了解病情、或辨证思路与看法,当下就该主动付费,而不是说要看看有没有效才付费或不采用所咨询来的方法就不付费,这是不尊重和不礼貌的事。打比方去医院看病,有没有包看好?有没有不给钱,就先看病、先检查的事?医院看病、做手术,也没有包看好、包医好。反而,许多患者是被医坏了、医死了。一个感冒到医院治疗,花费几百万,最后人财两空,这事也有呀。尽管如此,费用还一分都不能少给。如果医生能包医好所有病,岂不是不用死人了?而有钱的人都可以长命千岁了?
另外,不能以向中医人士索取的方法不用或你主观所认为该办法用后对病毫无起色,就不付费。有时候是病人都不知道有没有效,或者有效,你也不一定懂,说不定有时是排病反应,病看起来可能还加重呢?但病却是在往良性方面发展呀。再说,在咨询或索要办法时,对方也是付出了时间与劳动的,这就该付费,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通过咨询、对方给予辨证并提出解决办法,让你少去请假、排队、支付医院的各种检查费、挂号费、诊金之类,你其实已经节省了许多钱了,别以为中医人士的办法很简单,就几个字,你就小看这劳动成果,不主动付费,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的。
还有另外的例子:
一位病人经朋友介绍找一个中医看病,鉴于是朋友关系介绍来,中医没有说清楚诊金怎么收,因为既是朋友介绍的,想必收费标准应该都是清楚的。然后就给病人仔细看诊,看完就给开了方(这个中医只开方,药要病人自己去药店抓的),开完方病人支付了诊费(就是意思一下,发了个小红包),过几天后病人又因其它病来找这个中医看病,又开了方药,但病人这次没给钱。又过了些天,这个病人第三次找该中医人士看诊,当中医人士对他说:“你只给了一次的诊金,后面两次也应该给相应的诊金”时,病人特别惊讶地反问说:“啊,第一次给了呀,我还多给了呢,怎么还要诊金。”呵呵,好家伙,这病人心里认为只需给一次,就可以给她无限期看病,还自以为第一次给的就是给多了,其实那只是平时这个中医所收一次诊金的钱而己。
在许多病人的心里,大概一次看诊就是10元、20元吧。然后,开一次方后继续看、继续各种咨询、索要食疗法、或者看一个大娃,再咨询一个小娃的,或者看大人,顺便再贴一个亲人来看;多番消费、经常性地占用他人时间、享用他人知识、无报酬或低报酬获取他人劳动成果,这是对他人的极其不尊重。难道在他们心里10元、20元就等于充了一张无期限的诊疗卡吗?抑或从根本上把中医人士人当奴仆呢?如果彼此调转一个角色,如何呢?
曾看到一位领导、白领人士说过一段颇具道理与眼光的话,他的话更能一针见血地说明问题,原话如下:
“向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朋友索取免费帮助或要求超低折扣是件很不礼貌的事。
别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去学习,历尽千辛才具有专业技能,千万不要觉得某件事对TA来说易如反掌,所以帮个忙也理所应当。隔行如隔山,也许别人在背后默默努力了几千个小时,才得以胜任这种看似简单的工作。
所以,请求帮助的时候务必要诚恳,怀着敬意的感谢并合理付款是最基本的礼仪。”
这段话与上面唐老师所说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唠叨几句:对于亲人、朋友,收不收费,这还是得看双方的关系或者看医者的意见而定。如果中医人士不收,那无可厚非。但如果中医人士不说或不方便提出诊金要求,就该主动付费,这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但另有一种情况除外,如果中医人士有时间、有余力,乐意、主动为别人排忧解难,这自是另当别论,是他们主动要为他人服务,就不涉及收费的问题。如果私下问病、要求提供帮助之类、主动要求开方、解决病痛,是该付费,并且该付合理、公道的价格,这是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