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网 www.medtcm.com

小建中汤思维篇:你品,你细品~

作者:11 更新:2025-09-19 21:46:33 阅读:25

血虚重用哪两味药?熟地白芍。如果血淤呢?当归、川芎。当归川芎它是行血。熟地白芍,它是养血,所以秋冬养阴熟地白芍。春夏养阳,当归川芎直达头面,春夏养阳。好!我们回过来看小建中汤,今天的名方,它为什么叫小建中汤?它的药味不多,五味药严格来说再加一味饴糖,药里头放糖的有啊。 昨天我记得陈卓给我拿了一包高粱饴,这个就是饴糖做的,高粱饴非常补中气的,甘甜益力生肌肉的就是他。到时候你们每个人都发一个,可以尝药

中医之 “参”,各有千秋

作者:佚名 更新:2024-10-17 18:04:31 阅读:10

嘿,各位对中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提到 “参”,大家可能第一时间就想到人参。但其实,中医里的 “参” 可不少呢!常见的有党参、高丽参、太子参、西洋参、丹参、玄参、苦参等。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这些常见的 “参”。 一、补气之 “正参” 人参、党参、高丽参、太子参、西洋参等具有补气作用,算是大家通常认为的 “正参”。 人参 别名及产地 :人参别名白参、红参、别直参、吉林参、野山参。主产于我国东北

探秘中医药里的 “父且、口父咀与锉(剉)”

作者:佚名 更新:2024-10-17 17:41:40 阅读:8

父且、口父咀与锉(剉) 一、“口父咀”的本义不是“将药物咬碎” “咀”与“父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碎化处理方法。 先来说说 “口父咀” 的本义。很多人一看到 “口父咀” 这几个字,可能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把药物咬碎。但实际上,这可大错特错啦!“咀” 与 “父且” 那是完全不同的药物碎化处理方法。

大道至简的天人合一全息图,趣味解读

作者:谦和既济 更新:2024-08-13 17:41:03 阅读:5

首先给出一张图,大家会看到什么信息呢? 一个圆形? 二十四节气,十二月? 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十二地支? 八卦,十二辟卦?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只要认识汉字,有点传统文化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些内容。 但是,如果打通上面的所有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就有一定的功力了。 想必是经过若干年的国学沉淀,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张图,其实不简单。 所以,我们把上面的这个图,看成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全息图”。 把

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作者:谦和既济 更新:2024-08-13 14:14:33 阅读:5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少阳配相火,阳明配燥金,太阳配寒水,厥阴配风木,少阴配君火,太阴配湿土,必然都是很熟悉了, 但是很多人心里,会想为什么会这样配对?原理机制是什么? 我们在《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找到这样的论述,如下: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

关于中医和诊费略谈

作者:佚名 更新:2024-07-30 16:51:18 阅读:5

新认识的一位中医博士对我说:“这两年中医诊费上涨太快了,有些年纪轻轻的中医,诊费动不动就是三四百!太离谱了,我还是觉得中医的诊费要低,医德很重要。” 我问:“您应该是做研究,不做中医临床吧。” 他说:“是的。” 我笑笑,没说什么。 中医是灵活的,中医的诊费,自古至今也都是灵活处理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拿诊费的高低来说事儿,更不能拿诊费的高低来衡量医德。 那么,不妨说说这方面的一些旧闻: 解放前,中

闲聊:中医人看诊收费的问题

作者:何竟 更新:2024-09-19 17:03:41 阅读:5

前一阵子,看到唐老师写的关于中医诊费的事情,颇有感觉,有些观点挺是赞同(不同看法的略去),现在转转,并来谈谈一点小小想法。以下是文章的原话(摘选): 诊费低,药费虚高 现在很多医院都是这样,一个主任医师,挂号费14元,真这么不值钱么? 没有,还有各项检查费用,各种药费去弥补诊费的亏空。 地方上的很多中医诊所也是如此,病人总以为医生的处方只不过是一张纸,几分钱的成本,五块钱的诊费都太高,那就索性不收

当一个 IT 打工人决定学中医

作者:八味阁 更新:2024-07-20 15:10:55 阅读:12

这篇个人经历讲述源起于一年前,学社会学的女友给我出命题作文让我讲讲学医心路历程,因为她觉得给朋友讲清楚男友从现代学科跳到中医行业很麻烦。先叠个甲:本人无意与任何中医黑辩论,我只是如实讲述个人经历,中医黑那些车轱辘话网上已经太多没必要来这里复读。如果看到「中医」二字就反感,请立刻关闭本页面。 为什么转中医? 我出生在皖北农村,跟大多数人一样,平时很少能接触到中医。只有实在没办法了去看中医,但也经常得

君火相火:火证原始

作者:皂角菌 更新:2024-07-20 15:05:57 阅读:5

一、缘由 中医学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归到钻进去和走出来两部分,钻进去要解决的是家底不清,走出来要解决的是方向不明,而后者又恰恰高度依赖前者。 钻进去是解决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的分歧、驳杂、古今矛盾等问题,为的是让基本概念清晰化,需要通过梳理源流,删除人为的驳杂,修剪掉多余的枝叶,让中医学更加简洁、清晰。本文正是基于这个目的而做的尝试。 二、谁是身体主宰? 什么是身体的控制中心?这是个原初问题

关于学习经方的一些感悟

作者:董洪坦 更新:2024-07-20 14:45:52 阅读:12

作为中医,每个人学习中医的经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是大学科班,有的是自学成才,有的是家学渊源,有的是名医师承。每个人学习中医的流派也有所不同,如伤寒派、温病派、攻邪派、寒凉派、补土派、滋阴派、火神派等。每个人的辨证方法更是各不相同,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但是,对于任何一位学过中医的人来说,不管是学什么流派、用什么辨证方法,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的疗效

经方与时方的区别

作者:佚名 更新:2024-07-20 14:34:17 阅读:5

中医方脉学有两个分支,一是经方派,一是时方派。两者对于中药的理解和运用,各不相同。也许有人觉得一个中药上的差异没必要小题大做,然而方脉一道讲究理法方药,药为立法之根基。在这里哪怕是一点微小的差别,也是值得寻根溯源的。 班氏《艺文志》将上古方技分为四类:一曰医经,二曰经方,三曰房中,四曰神仙。国学常常牵一发而动全局,此四者皆是摄生立命之要术,然而各有偏重,或 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医经、经方之学,乃

学习中医的困惑与入门方法

作者:落为匠 更新:2024-07-20 11:25:54 阅读:6

从起心动念,到正式下定决心学中医,中间有五年(哪怕刚开始就不远千里到石家庄拜师,也没真正开始)。始终感觉不得其门而入,是真的愚钝,或者没有用心不花时间,有太多困惑。 学医困惑 为什么要学 半路学中医,常常感到困惑,有时候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学。给不了答案,坚持不下去。 看过很多故事,也总结过一些原因。有为糊口的,有为热爱的,有糊里糊涂就走上这条路的,有病重求医的。 有个故事,说三个人里谁的医术最

免费分享1200种中医书(附:另补充29种)

作者:yfz516 更新:2024-07-20 11:16:40 阅读:10

本人为退休医学编辑,喜好收藏图书,纸书两万,电子版约百万,愿交流分享资源。几个月前整理了文本格式的中医书1200本,其中主要是古籍,包括“殆知阁古文献”中的“医藏-911部”、“古代文献藏书(十藏)”中的“医藏-0869部”和“中医古籍700本”,在此免费分享给需要的人。 (编者注:所有文档都为文本格式(txt格式),可方便地进行阅读。感恩杨老先生的慷慨分享,愿中医的奥妙能被传承、发扬、光大。)

倪海厦教你学习中医的正确方法

作者:故乡的云 更新:2024-07-20 10:15:53 阅读:6

倪海厦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说:诸位,所有后面的神农百草,伤寒金匮,所有的东西,全部来自《黄帝内经》,所以内经的观念你一定要很清楚。这个时候,处方一下去的时候,就到了,你不会错。   那个《神农本草》我们药比较少,如果讲《本草纲目》我讲三天也讲不完,那么多,不必要,人的大便都拿来做,我才不吃呢,不需要,我死也不吃,对不对?不需要的药,我们把它删掉,中医就是这样子,几千年的东西,我们要去浮存金,讲点

一次带你了解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枳壳、枳实的区别

作者:周信贤 更新:2024-07-18 15:13:21 阅读:5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南橘北枳就是比喻一个事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表面的意思就是在南方的橘,移植到北方就会变成枳。 其实,这个说法是古人的误解,以前,人们就用枳做砧木嫁接橘苗,从淮南移至淮北。而枳比橘更耐低温,因此淮北低温地区,橘树地上部分冻死,而地下的枳却能继续生长,长成枳树。[1]所以,橘跟枳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现在,就来带大家了

石菖蒲、九节菖蒲、水菖蒲三种菖蒲的鉴别

作者: 更新:2024-07-17 16:46:57 阅读:5

名字含“菖蒲”二字的植物很多,如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唐菖蒲、钱菖蒲等。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植物,有的可入药用,有的可供园林观赏。由于其相近的名字和相似的外表容易导致混淆。有的书中只写“菖蒲”二字,言其叶似剑形,功可通窍、明耳目、豁痰、安胎漏、解毒等。显然是混淆了石菖蒲和九节菖蒲的功用。由于市场上三种药材价格相差较大(石菖蒲2930元,水菖蒲1314元,九节菖蒲105~130元),一些药商会将三

药材市场黑幕揭露:党参篇

作者:小车同学 更新:2024-07-09 09:27:11 阅读:5

每年八月十五过后,便是党参的收获季节 男人在地里挖党参,女人和小孩在家里用铁丝帮着串成串,方便拿到集市去卖。这时候的党参属于鲜货,因为植物刚采摘下来属于后熟阶段,会产生呼吸作用,堆放在一起会发热。所以父老乡亲们还得翻山越岭连夜去隔壁的集市,会有药贩子在那里等着。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知乎上的朋友们都想象不到有些人还过着如此原始的生活吧。遇到丰产的年份,有时会遇到药贩子压价,对于我们这种药农家庭简

关于芍药与赤白芍

作者: 张会永 更新:2024-07-08 11:18:32 阅读:5

赤芍,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干燥根。与白芍基源相同,但不同的是入药用的赤芍多是野生芍药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而白芍用的芍药多是栽培,加工时需要水煮并去皮。加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白芍更白,赤芍留红。历史上赤白芍区分始于南北朝,兴于宋,定于明。由于本草记载混乱,芍药分赤白的方法各异,现在多沿用《图经本草》区分及炮制方法。 赤芍,顾名思义,红色的芍药。赤芍也是毛茛科(一说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

白术与苍术: 兄弟秉性各不同

作者:赵中振 更新:2024-07-08 11:18:24 阅读:5

今天与大家来聊一聊菊科的两种中药——白术与苍术,他们两个在历史上是一对孪生兄弟,最初在本草书上是不分开的。 “术” 白术与苍术在古籍上是“朮”字,读音zhú,此字与简体字武术的术差不多,但古时候根本不是一个字。“术”是一撇一捺,而“朮”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现在用简体字了就是“术”,《中国药典》也用“术”字,但读音还是zhú。在苍术与白术的药名里一定要念zhú。 1987年4月,我初到日本一个星期,

多种柴胡区别,南北柴胡的异同

作者: 更新:2024-07-05 10:38:53 阅读:5

落在处方笺上仅仅“柴胡”二字,那么,你知道柴胡有多少种,你要开的柴胡是哪一种,药房给付的又是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