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燥剂
《温病条辨》
玄参一两 (30g) 麦冬连心,八钱 (24g) 细生地八钱 (24g)
祛湿剂
《伤寒论》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各10g)
治燥剂
《重楼玉钥》
大生地二钱 (6g) 麦冬一钱二分 (9g) 生甘草五分 (3g) 玄参钱半 (9g) 贝母去心,八分 (5g) 丹皮八分 (5g) 薄荷五分 (3g) 白芍炒,八分 (5g)
清热剂
《小儿药证直诀》
生地黄 木通 甘草梢各等分 (各6g)
理气剂
《金匮要略》
橘皮二斤 (12g) 竹茹二升 (12g) 大枣三十枚 (5枚) 生姜半斤 (9g) 甘草五两 (6g) 人参一两 (3g)
祛湿剂
《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三两 (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 (各6g)
清热剂
《医方集解》
龙胆草酒炒 (6g) 黄芩炒 (9g) 栀子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6g) 车前子 (9g,包煎) 当归酒洗 (6g) 生地黄酒炒 (12g) 柴胡 (12g) 甘草生用 (6g) (原书未着用量)
补益剂
《医便》
鹿角用新鲜麋鹿杀角,解的不用,马鹿角不用,去角脑梢骨二寸绝断,劈开,净用十斤 (5000g) 龟版去弦,洗净,五斤,捶碎 (2500g) 人参十五两 (450g) 枸杞子三十两 (900g)
泻下剂
《景岳全书》
当归三至五钱 (9~15g) 牛膝二钱 (6g) 肉苁蓉二至三钱 (6~9g) 泽泻一钱半 (4.5g) 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 (1.5~3g) 枳壳一钱 (3g)
补益剂
《正体类要》
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炒 远志 龙眼肉 酸枣仁炒,各一钱 (3g) 人参一钱 (6g) 木香五分 (1.5g) 炙甘草,三分 (1g)
清热剂
《小儿药证直诀》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各30g) 炙甘草,一钱 (3g)
治风剂
《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一两 (30g) 生赭石一两 (30g) 生龙骨五钱 (15g) 生牡蛎五钱 (15g) 生龟板五钱 (15g) 生杭芍五钱 (15g) 玄参五钱 (15g) 天冬五钱 (15g) 川楝子二钱 (6g) 生麦芽二钱 (6g) 茵陈二钱 (6g) 甘草一钱半 (4.5g)
理气剂
《备急千金要方》录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紫苏子 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 (各75g) 川当归去芦,两半 (45g) 甘草爁,二两 (60g) 前胡去芦 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 (各30g) 肉桂去皮,一两半 (45g)
开窍剂
《外台秘要》
苏合香 冰片 乳香 (各半两) 各15g 麝香 安息香 木香 香附 白檀香 丁香 沉香 荜茇 吃力伽 (即白术) 诃子皮 朱砂各一两 (各30g) 犀角一两 (水牛角浓缩粉代,65g)
理血剂
《金匮要略》
鳖甲十二分 (90g),炙 乌扇烧 黄芩 鼠妇熬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韦去毛 厚朴 紫葳 阿胶各三分 (各22.5g) 柴胡 蜣螂熬,各六分 (各45g) 芍药 牡丹去心 䗪虫熬,各五分 (各37g) 蜂窠炙,四分 (30g) 赤硝十二分 (90g) 桃仁 瞿麦各二分 (15g) 人参 半夏 葶苈各一分 (各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