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积作者平日治验,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75门病证及脉形、脏象图说、各脏用药治法。卷1首论脉镜诊断,后列调摄养生16条,继之以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卷2至6分别介绍伤寒、温病、瘟疫、杂病、妇人、小儿、五官、外科的多种病证。
本书列述多种病案,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用药颇精炼,配伍比较活泼。但记录较简略。甚或有些病案在辨证分析和立法等方面有疏略或不够清楚之处。
所载验案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五官科等。案中议病,析因颇详,主张“药不执方,相宜而用”,同症异治,异症同治,立法处方灵活,诊治颇具胆识。
悬壶津门、志做良医,始终恪守医德、治医为民、贫贱不分、童叟无欺。成名于三、四十年代,擅长内科、小儿、妇科、流行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自创多种中成药。
全书收何氏以内科为主的若干病案。诊病善于辨证溯因,治法推崇叶天士,处方能随症化裁不泥于古,但记述较为简略,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临诊善用经方、时方,辨证明确,辨病精审,方治颇有胆识;对患者能不分贫富贵贱,向为同道和患者所称道。
书凡十卷。按证列目,选辑历代名医医案,上至仓公,下至叶天士共六十余家,一千零六十余案。所选医案多出自江氏《名医类案》,对其他医书属立案奇法者,亦间采一二。
叶氏不仅精通医术,而且治学讲求宏搜博览,学究天人,精细严谨,使医术与学术相得益彰,他认为“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故虽享有盛名,但却手不释卷,广采众长。
书共74则医话,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雄辩风趣。
一名《赤水玄珠医案》,又名《生生子医案》,按孙氏临证所在地区不同而分为《三吴治验》(一、二卷)、《新都治验》(三、四卷)及《宜兴治验》(五卷)。
讲述了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评价近代医案:“尝思医者喜阅医案,为其足以渝我性灵,益我神智也。然必其人之性灵神智,迥异恒流。而后其治验之案,乃能神明变化,广被医林。
本书内科杂病、时症治验,兼有少量妇科医案。记述简要,少有繁芜。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滋补托邪的调治法较有心得。本书原系抄本,后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中。
全书20卷,按外感、内伤、杂病编排,于每一病证后附以医案。选案严谨,记录翔实,辨识精细,论证精当,处方确切,记载了张乃修先生疗效卓著的临床经验与用药特点,尤其是每案后的批注,切中肯綮.
医案著作。1卷。清叶桂撰。刊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系香岩晚年方案未刊入《叶案存真》而经“徐灵胎”评定者,后为张振家所得,爰与门人共加校订,张氏心得亦附于上。
收录李用粹及其父李赞化治案66则。李氏精研《内经》,兼采众家之长,擅长内、妇科,治病多从脾肾论治,注意培补阳气,但也重视调元滋水。
人年四十阴气自平,从古至今,未尝不若是也。惟尊躯独异者,正气不足,湿痰素多,阳事早痿耳。予偶阅医书,夜卧臂在被外者,每易招寒而痛。妇人露臂枕儿者,亦易受凉而
书依类编次,计分为26门,主要有暑邪、伏暑、痢疾、中风、肝风痰火、虚劳、吐血、鼓胀水肿、脘腹痛、噎膈反胃、痰饮、妇产、外疡等门。书中所选案例资料较完备,病例中有复诊者颇多,前后推究,便于考其得失。
本书集王氏医案详加注释。分析病情,辨明病机,确定病位。对学习王氏医案确有补益。原案中有漏叙脉象、病情、方药分量等情况,石氏绎注时,凭个人分析予以酌情补入。
全书不分门类辑录作者历年所治疑难病证验案,于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审症亦较细致。对于真假寒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复杂病证的辨析,颇能掌握要领。
其分类体例与《名医类案》相似,内容以明以后各家医案为主,明以前则收江瓘所遗之医案。共分340余门,包括虚损、痨瘵、肿胀、淋浊、癫狂、惊痫以及妇儿五官等,并适时大量收录有关温热病案,以补《名医类案》之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