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论述瘴疟源流,伤寒、内伤与诸症之鉴别,以及瘴疟药用宜忌、预后等。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但对本病病因、病理等方面杂有某些不切合实际的论述。
卷首载五运六气、五轮八廓分属定位、开导针穴、针割钩烙图式用法等,卷一列医论四十五(条)篇,对六淫七情、阴阳水火、脏腑气血、诊脉验纹、品药制方等,卷二专述病治,首别病因十二类,次辨八十一病症,再论“拟因非症”八条,诸病症后或附以治验;卷三仿张景岳“八阵”之例。
上卷包括春温、时疠、暑、燥、寒、冬温、疟疾等各类时症;下卷记述妇、儿、痘疹、外科。每类病证之医案均重点介绍辨证立法及处方,辨析疑似之证,掌握各类疾病治法。其中妇科治案记述尤详。
外障暴赤血灌瞳,硬睛赤垂与黄冲,蟹睛旋螺并肉,鸡冠蚬肉祟疼同。突睛漏睛连鹘眼,拳毛倒睫胞凝逢,赤花陷及黑钉,僻冰瑕粘睛并。玉翳水轮逆顺障,睑出风粟又混睛,撞破撞刺及针刺,眼痒泪出疮痍生。
全书文字精练仅二卷,总字数仅万余,为古代医籍之最。蒙当代医家苦心研阅,整理年余,方得付梓,刊印面世,以流通杏林,不致失传。
本书论述多种眼病,方论俱备。卷一为医论,阐述眼的生理、病理、眼病辨证施治原则等;卷二为老年眼病和孙真人眼科72症秘诀及其治法等;卷三至卷四介绍时行眼症及妇人、小儿眼病的辨证治疗。后附常用眼科外用、内服方剂及外用药的制用法等。
此书卷一-六主要辑录了《龙木论》及《眼论审的歌》的内容,包括眼科总论和72种眼科病证的辨证论治和治疗方药。卷七诸家秘要名方,引录《三因方》等书中的38个眼科方剂;卷八针灸经;
《秘传证治要诀》和《证治要诀类方》,均系明代医家戴原礼撰著。前者十二卷,分十二门,列若干病证,详述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及治验等。后者四卷,根据前述病证列出所用方药。
书中简要论述了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每一类外科疾病的论述之后,均详细记述了作者治疗该病的验案,使全书有论有方而又有临床实践。
本书将经方实验之医案医话混合编制,以经方为经,以实验为纬,在体裁上别树一格。全书共三卷.
《经验丹方汇编》(1707年)选方精审,所录之方均为作者亲验,切合临证实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经陈彦吾续补更名为《观心书屋经验良方》。
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写了《经验麻科》一书,当时仅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由于该书经验确切,药效显著,得书者往往视同珍宝,秘不示人。
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二-三卷主要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
卷上为基本部分,引用大量《内经》原文以阐述其脾胃论的主要观点和治疗方药。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论治。卷下详述脾胃病与天地阴阳、升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多种治疗方法,列方60余首,并附方义及服用法。
卷一对大麻风、蛇皮风、鱼鳞风等三十六风分属六经论述;卷二对十四癞的判别,隶属于心肝脾肺肾胃六经以论治,又阐述预防、饮食宜忌等;卷三、卷四为方药,收载大小轻重方剂二百四十九首,以供按症选用。
卷1为伤寒总例,卷2~7为六经病证、合病、坏病、狐惑、百合病、瘥后诸病、阴阳易、春温、夏署、秋疟等,以及妇人、小儿伤寒。论述以《伤寒论》方论为主,广集各家治法,并注明出处。
故疾病于人,唯疡最惨,而世顾轻之,何哉?乃世之疡医明经络,谙方药而不嗜利,唯以活人为心者,千百无一也,其见轻固宜,然不曰并自轻其命耶!
潘氏因儿侄辈从师羊城,恐功课之暇,风寒不慎,饮食不节,因订外感、春温、暑湿、泻、痢、疟、七症方与之,服后多效,爰增为三十三症,以利家者利世。
三卷,乃清·胡青嵬所辑。成书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系胡青岜与其侄整理其叔祖胡启万所存抄本而成。
人身关五形知于脏腑。到伤按六脉以定虚实,认其生死不一,治亦清永无误。所以心伤面红,肝伤面青,肾伤面黑,脾伤面黄,肺伤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