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网 www.medtcm.com

推求师意

·戴思恭2.31万字

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其师朱震亨之学,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

文堂集验方

·罗浮山人7.93万字

本书辑录方书中备用成方与单验方。分为中风、风痫、感冒伤风、伤寒等39类临床各科病症。其中有一部分单方验方属于民间效方。

时病论

·雷丰6.98万字

其书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8句为全书大纲,罗列各季的疾病、治法、方剂以及作者的医案,书末附13篇医论。

明医指掌

·皇甫中13.25万字

卷一病机赋、经络总抄及龚云林“药性歌”;卷二—七内科杂病;卷八为五官、外科病证;卷九妇人科;卷十小儿科病证。每证先列歌括,次载阐论,再记脉法,并附成方,颇多可取之处。

明医杂着

·王纶8.72万字

全书共六卷。卷一至卷三为医论及杂病证治,包括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病,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等的辨证施治,分析了李东垣、朱丹溪的治法及方法等,卷四专论风证。卷五论小儿证治。卷六为附方。

景岳全书

·张介宾84.32万字

全书分为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八略、新方八阵、古方八阵、妇人规古方、小儿则古方、痘疹诠古方、外科钤古方等16种。

服食导饵

·佚名3.31千字

五脏的综合调养,《内经》中总结了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确定了相应食物的食性气味.

杂病广要

采摭书目三百余种,“凡四十卷,七十三门”,计八十余万字。共分外因类、内因类、诸气病、诸血病及脏腑类五类病证,每类病证又包括若干门(计七十三门)。

杂病心法要诀

·吴谦等4.11万字

《杂病心法要诀》书名,5卷(即《医宗金鉴》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三),为清代吴谦等撰。重点论述内科杂病(包括中风、类中风、虚劳、痹证、痿证、痉病等四十余种病证)的证治。

松峰说疫

·刘松峰7.86万字

本书继《温疫论》之后强调了瘟疫之名义,总分为瘟疫、寒疫、杂疫三类,提出治疫症最宜通变、“瘟疫不可先定方”的主张,首倡瘟疫统治八法。

校注医醇剩义

·费伯雄5.82万字

本书共四卷,列述风、寒、暑、湿、躁、火六淫之疾,以及虚劳内伤等诸杂病。先讨论病症,随后载编作者自制方,后附古方,使读者先明了了每病治法,然后参照古方,体会出所以化裁运用之理,充分体现了费氏学术思想及特点。

格致余论

·朱震亨2.20万字

因“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而得名。为朱氏的医论集,其著名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俱载于此书,集中反映了朱氏的学术观点,阐述了相火与人身的关系。

止园医话

近代·罗止园10.95万字

《止园医话》是1938年出版的一本古代中医著作,作者是近代医学家,画家罗止园。

此事难知

·王好古2.68万字

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

河间伤寒心要

·镏洪3.03千字

中国古代的一篇医学论著,对各种伤寒症状做了仔细且全面的对症分析,从中医的角度提出详细的用药处方,并给出数十余种详细的中药附方。

温热暑疫全书

·周扬俊3.92万字

本书将温病、热病、暑病、疫病依次分卷论述,选辑《伤寒论》、《温疫论》等有关原文加以注释发挥,参阅温病诸家的学术见解、特点和成就结合个人见解,详细分析各种证候并确立其治法。

温热经纬

·王士雄10.83万字

书中选取《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热病的论述,以及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清代诸家温病条文,分卷分条辑录,并采用后世诸家的见解,参以王氏按语逐条注释析义。

温热论

·叶天士3.90千字

全文十分简短,仅四千余字。为温病学说的奠基性著作。叶氏在此书中提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并论述了卫气营血相应的治法。

温热逢源

·柳宝诒3.71万字

该书论温病溯引《灵枢》《素问》《难经》等说以为据,故以“逢源”名书。作者于温热证研究颇深,为温热证治名家,遂以其所得著为本书,以正源流,以类证治。

温疫论

·吴有性3.25万字

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