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12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每证之后即附验案与方剂,共载方60余首,每方均详论其适应证。
主要介绍古代房中家谈性交姿势夫妇性生活的和谐,是离不开正确的性交姿势与体位的。人类生殖过程有两个大的方面。
卷1列咽喉大纲,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寒、火、湿、毒主论;次述喉舌分经,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较切于实用。卷3至6为咽喉诸疾,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
二卷。近代喉科专着。题名破头黄真人撰,刊于1922年。上卷介绍了8个喉科验方及针灸法;下卷分述22种喉风证治内容简要,较切实用。现有《三三医书》本。
全书分喉部、口部、牙部三部分。喉部为全书主体,论喉痹症、喉症总论、辨喉症经络治法三篇实为全书的总论,论述较详;喉科辨证篇,以咽喉病症为主,还包括口、舌、牙齿诸病症,凡四十三种。
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热病、杂病等治疗验案。不分门类,每证自成一案。王氏论病,溯因辨证,处方强调随证变化,不拘成方。用药极平淡,而治病多奇中。正编详于杂病治案,续编详于温、热、暑、湿病证治案。
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整理医方数百首,分内症、外症、女科、小儿科等四门汇而成是编。所辑医方具有简便验廉特点,曾为缺医少药山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故名《回生集》。
上卷首辨春夏秋冬温暑凉寒四证病原,次论天时、地气、辨寒署证各异,再论暑证、暑厥、暑风、暑疡、暑瘵、绞肠痧、时疫、寒疫、脉理及五运六气。下卷载治暑主方三十首;古今名医品汇中采集十三家的温暑学说;名医类案选辑十三家治暑病案,共二十三案。
本书集民间家藏秘方、验方,或采自诸方书之效方及马氏自制经验方,共220首。包括治疗痈疽瘰疬、眼耳咽喉等病的内服、外用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每方详主治、药物组成、剂量、药物炮制和用法。
全书列证48种,载方75首,对疡科的论证与治疗有独到学术见解。认为“红痈乃阳实之证;白疽乃阴寒之证,气血寒而血凝,非阳和通腠理何能解其寒凝”,并据此观点创用了著名方剂阳和汤(丸),为阴疽的治疗另辟新径。
本书名为十种,实只七种。即《外科医镜》十二卷,《外科三字经》一卷,《外科问答》一卷,《逆证汇录》一卷(以上均外科著作),《五脏六腑图说》一卷,《六气感证》一卷及《运气指掌》一卷。
载有中医外科十三种方药(中九丸、金蚣丸、三香丸、化肉膏、药线、紫霄膏、千槌纸、太岁墨、代针散、薰洗汤、天然散、麻凉膏、解毒膏)的制法、用法和主治,但此方长期散落在民间,被民间医生视为枕中鸿宝而秘不外传。
这部作品详细介绍了中医外科的十种治疗方法,内容涵盖了内消法、艾灸法、神火照法、刀针砭石法、围药法、开口除脓法、收口法等多种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四-九分论外科约200种疾病的证治,并绘有图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宝》一卷。卷十一-十二为治疗方剂。
卷1总论疮疡等病诊治要点和常用方;卷2~3为分治部,按头面、颈项、腰背、胸腹等身体部位分述多种外科病证之证治,间附验案;卷4列述不分部位(全身性)之大毒、小疵及小儿疮毒证治。
其中卷六十一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卷六十二为各类外科常用方剂;卷六十三至卷七十一分论头、面、项、背等全身各部的外科病症;卷七十二至卷七十四为发无定处(全身性)的外科和皮肤科疾病;卷七十五杂症部为跌扑、金疮及竹、木、虫、兽所伤诸病;卷六十六剔L部,为小儿外科病证。
外科方书。四卷。清·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
卷一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卷二-三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的证治,并附验案;卷四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
原刊为四卷,每卷为一门,每门下设症,各症独立成篇,每症先述病因病机,次明诊断预后,再言治法方药,方之下括以四言歌诀、主治证候、修制方法。全书共收录120余种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候和治法,载方407首
本书辑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等有关疡科之论,并同时收载当代医家薛己疡科临证经验,加以阐述。列医论一百五十四篇,选方二百六十五首。每论一证,均附有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