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网
www.medtcm.com
首页
典籍
药物
方剂
经络
学习
分类
中医经典
医论医理
方药本草
针炙推拿
四诊辨证
女科胎产
幼儿哑科
诸科论治
名家医案
道学典籍
其他书籍
字数
0 到 3万
3万 到 5万
5万 到 10万
10万 到 50万
50万以上
状态
连载中
已完结
子午流注说难
近代
吴棹仙
著
更新时间:2024-06-21 11:53:19
2.15万 字
已完结
点击 0
推荐 0
本书首为子午流注环周图及其介绍。后分上、下两卷。上卷本输穴说难,下卷介绍与子午流注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针灸手法,并有医案七则。书末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
加入书架
马上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
作品介绍
目录(114)
书友评论
本书首为子午流注环周图及其介绍。后分上、下两卷。上卷本输穴说难,下卷介绍与子午流注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针灸手法,并有医案七则。书末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
环周图说难
上卷本输穴说难
手太阴肺经五穴
一、少商(井穴)
二、鱼际(荥穴)
三、大渊(俞穴)
四、经渠(经穴)
五、尺泽(合穴)
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一、商阳(井穴)
二、二间(荥穴)
三、三间(俞穴)
四、合谷(原穴)
五、阳溪(经穴)
六、曲池(合穴)
足阳明胃经六穴
一、厉兑(井穴)
二、内庭(荥穴)
三、陷谷(俞穴)
四、冲阳(原穴)
五、解溪(经穴)
六、足三里(合穴)
足太阴脾经五穴
一、隐白(井穴)
二、大都(荥穴)
三、太白(俞穴)
四、商丘(经穴)
五、阴陵泉(合穴)
手少阴心经五穴
一、少冲(井穴)
二、少府(荥穴)
三、神门(俞穴)
四、灵道(经穴)
五、少海(合穴)
手太阳小肠经六穴
一、少泽(井穴)
二、前谷(荥穴)
三、后溪(俞穴)
四、腕骨(原穴)
五、阳谷(经穴)
六、小海(合穴)
足太阳膀胱经六穴
一、至阴(井穴)
二、通谷(荥穴)
三、束骨(俞穴)
四、京骨(原穴)
五、昆仑(经穴)
六、委中(合穴)
足少阴肾经五穴
一、涌泉(井穴)
二、然谷(荥穴)
三、太溪(俞穴)
四、复溜(经穴)
五、阴谷(合穴)
手厥阴心包络五穴
一、中冲(井穴)
二、劳宫(荥穴)
三、大陵(俞穴)
四、间使(经穴)
五、曲泽(合穴)
手少阳三焦六穴
一、关冲(井穴)
二、液门(荥穴)
三、中渚(俞穴)
四、阳池(原穴)
五、支沟(经穴)
六、天井(合穴)
足少阳胆经六穴
一、窍阴(井穴)
二、侠溪(荥穴)
三、临泣(俞穴)
四、丘墟(原穴)
五、阳辅(经穴)
六、阳陵泉(合穴)
足厥阴肝经五穴
一、大敦(井穴)
二、行间(荥穴)
三、太冲(俞穴)
四、中封(经穴)
五、曲泉(合穴)
十二别络
一、列缺
二、偏历
三、丰隆
四、公孙
五、通里
六、支正
七、飞扬
八、大钟
九、内关
十、外关
十一、光明
十二、蠡沟
(手阳明下合穴)
一、巨虚上廉(手阳明下合穴)
二、巨虚下廉(手太阳下合穴)
三、委阳(手少阳下合穴)
(图缺)
下卷
五脏五六腑六释义
终始根结释义
补泻手法
寒热手法
升降手法
卧针迎随手法
进针手法
催气手法
调和营卫手法
用针脉法
针效
针害
针灸禁忌
经正六合
附:本输穴即景诗十二首
暂无评论